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一个人不爱国,甚至欺骗祖国、背叛祖国,那在自己的国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丢脸的,也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新时代,赓续爱国主义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从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和重要节点教育相结合四个着力点入手,通过深入、持久、生动的教育实践,使爱国主义在青年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内化为矢志追求的信仰信念、精神力量和实践行动。

 

 

  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将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育人的过程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爱国主义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一方面取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取决于青年学生的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质,取决于青年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自觉模范践行爱国主义的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只有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青年学生只有自觉地、有效地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培养理性平和的爱国情感,升华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真正达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责任担当、爱国奉献等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通过思政小课堂的理论阐释,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培养青年学生在新时代下学会正确应对国内外各种各样的复杂环境,加深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关系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矢志不渝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力奋斗。高校要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形式,助推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通过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相关的课题调研、微视频拍摄、基层宣讲、大学生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乡村振兴和抗“疫”志愿服务等,使青年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爱国主义教育仅仅依靠显性教育即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形式难以使青年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将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更有利于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点滴中去感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升华爱国主义情感、践行爱国主义行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合理利用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等隐性教育资源,将它们融入青年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这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方式使爱国主义于“润物细无声”中铸魂育人,使青年学生更加乐于接受爱国主义理论熏陶,使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更加坚定,有利于青年学生进一步陶冶高尚的爱国情操,激发爱国热情。

 

 

  加强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将日常教育和重要节点教育相结合。高校要注重策划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主题教育。要依托“五四”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要在及时总结以往利用重大节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内容、形式、手段,着力利用微博、微信、视频号等网络新媒体,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要加强国旗、国徽、国歌的日常教育,庄重升旗仪式,在教学楼、宿舍、食堂等场所张贴、设立著名的爱国主义历史人物、杰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的画像或雕塑。要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纪念设施,定期组织青年学生开展参观、实践教学等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挂牌建设,拓宽教育教学渠道,丰富爱国主义教育载体,传承好红色基因。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蕴内涵和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2YBC098〕、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构建‘知行合一’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模式”〔项目编号:21JP030〕研究成果。)

 

创建时间:2022-05-06
浏览量:0